藏药炮制是藏医药学实践中一项具有特色的传统技术,其发展与自然条件、民族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为了让原生药材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比如减少毒性、调整药性,或是增强针对高原常见病症的疗效,藏医药工作者逐步摸索出一套包括煅、蒸、炙、煮等在内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始终与藏医“三因学说”“寒热属性”等理论相呼应,目的是使药材的性能更贴合治疗需要,保障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01常用炮制法
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水火合制法。

火制法,有煅、炙、熬三法:煅,如海螺直接置于火上煅烧或将大蒜放入罐中,口封好,放在明火上间接煅烧。炙,如热炼过的寒水石加等量的藏北方块自然盐拌炒后再倒入青稞酒加盖闷泡过夜取出晒干备用。熬,如甘草等植物药切碎,放入锅中煎熬,提取三次汁后再过滤药液放回锅中,不时搅拌熬至药液粘性较大为止。

水制法有洗、淘、泡三法:洗,即洗净药物所含的杂质。淘,即将药物进行反复淘洗,待药材沉淀后,将上浮和下沉的杂质去除再将药材清洗、晒干备用。泡,如将铁等物质与诃子一起,泡拌一定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水火合制法有淬、煮、蒸三法:淬,如将寒水石块放在高温中灼烧然后放入牛奶中淬火成为完全溶化的白色药泥晒干后备用。煮,如将马钱子去毛放入牛奶中煮后洗净,晒干备用。蒸,如将不用去毒处理的肉类药物蒸熟后晾干备用。

02炮制的作用
1. 增效减毒:大部分藏药材不能直接生用,必须经过炮制。通过炮制,可以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 ,让药物更安全地用于临床治疗。同时,还能增强药物的疗效,使药材的药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藏药中常用的“佐塔”,是一种用水银洗炼八种金属和八种矿物而成的特殊药剂 ,其炮制过程极为复杂,目的就在于降低水银等物质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它对骨质、骨髓、关节、皮肤等多种顽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2. 改变药性: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病症的治疗需求。比如,一些寒性药物经过炮制后,可转变为温性,从而扩大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

3. 便于制剂和贮藏:炮制后的药材,质地和形状发生改变,更便于粉碎、制成丸剂、散剂、膏剂等各种剂型 ,方便患者服用。同时,经过炮制的药物稳定性增强,有利于长期贮藏,保证药物在使用时的质量和疗效。
